English

【学科50年专题】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周年总结大会举行

时间:2025-10-27浏览:31

风雨兼程五十载 砥砺前行谱华章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李享 学生记者 刘明宇 任子乐 崔依萌 许腾飞 摄影 宗琪琪)五十载砥砺奋进,铸就绿色辉煌。在南开大学建校106周年之际,南开大学环境学科迎来50岁生日。1026日,“风雨兼程五十载 砥砺前行谱华章”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周年总结大会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举行。三百余位校友共聚一堂,共叙学科奋斗历程,共谱生态文明建设与学科未来发展的崭新篇章。

纪念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刘丛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任院长朱坦,各兄弟院校环境学院负责人,环境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校友代表,长期支持南开环境学科发展的校内职能部门、兄弟学院负责人,以及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离退休教师、在校师生代表出席活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银厂主持活动。

杨庆山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及长期关心支持环境学科和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感谢。他说,五十年来,南开环境学科始终秉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始终行进在国家环境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第一方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勤耕不辍、敬业笃行,向跻身世界领先学科的目标扎实推进。希望环境学科以创建五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加速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育,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公能兼具的优秀学生,产出更多勇攀高峰的重大成果,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兄弟院校及各方科研机构的关心、指导与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江桂斌张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莱斯大学讲席教授Pedro J.J.Alvarez通过致辞为南开环境五十周年献上祝福。

郝吉明在视频致辞中向戴树桂先生、朱坦教授为南开环境学科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两位学科奠基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远见卓识致敬。他说,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殷切期望与南开同仁共同迎接全球环境挑战,共同担当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历史使命,共同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衷心祝愿南开大学环境学科根深叶茂,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江桂斌深情回忆了与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的深厚渊源。他表示,南开大学环境学科肩负着时代使命应运而生,并始终站在我国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列,为中国环境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早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回望发展历程,细数卓越成就,很高兴看到南开环境学科当前拥有了一批能力强、水平高、影响大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期待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继续立足国内外优势学科之列,与各高校和研究所携手并进,针对现存的环境问题提出创新研究成果,服务国家与民生。

张弢指出,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对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天津市环境保护事业各个领域,成效显著。同时,一批品学兼优的南开环境人才加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成为天津环保事业的中坚力量。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为天津市扎实推进“美丽中国”“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期待未来南开环境继续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助力天津在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发展中接续贡献力量、打造示范标杆。

刘永高度肯定了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为中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事业注入的智慧与力量。他指出,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道路。他表示,两校环境学科交流密切、情谊真切,希望两校继续携手,持续深化有关合作,共同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Pedro J. J. Alvarez在视频致辞中回顾了与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成立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中心、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重要领域开展联合科研、共同举办大型学术会议的系列成果和进展。他说,非常钦佩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取得的成就,祝环境学科继续茁壮成长、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环境保护和全球地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五十周年纪念片,在光影交错中回顾环境学科五秩奋斗历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祝凌燕围绕历史沿革、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发表成果、未来展望等方面作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周年发展情况汇报。她表示,南开环境学科将以“新工科”建设培育作为学科新的增长点,引育并举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学科交叉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坚持“四个面向”培育重大科研成果,通过政产学研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锐意进取、愈难愈开、共创辉煌。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南开环境学科五十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南开环境人的坚守与奉献。大会现场,环境学科师生及校友代表以亲身经历讲述南开环境人的故事,表达对环境学科发展的深情与期许。

朱坦作为退休教师代表,动情分享了他与学院共同成长的岁月与感悟。他说,南开大学环境学科自创建之初,始终秉持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不仅注重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允公允能”的社会担当和实践能力。如今,环境学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庆祝成就的同时,更应怀念和感恩开创者们的学识风骨与崇高精神。展望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赋予了环境学科更重大的历史使命,坚信南开环境人必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扎实的行动,去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更加辉煌的五十年。

我国第一位环境化学博士,学院1983级硕士、1986级博士校友,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蔡勇从大洋彼岸发来祝福。他深情回望了在南开的奋斗时光,坦言“这段岁月是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基石”。他说,半个世纪以来,南开环境学科在一代又一代环境人的努力下,已发展成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高地,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南开环境学科跻身领域前沿的发展历程,深感骄傲和自豪。未来将继续与走过五十载春秋的南开环境学科及海内外同仁携手共勉,在学术道路上持续前行,祝福南开环境的未来更加辉煌。

1983级本科、1987级硕士校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作为南开环境学科的首届本科生,他始终牢记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在环境科学领域耕耘不辍。回忆在南开的求学历程,他说,七年时光里,南开教会我的,不只是环境科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更是蓝天、碧水和净土的家国情怀。他深情表白恩师,感怀在湖畔的试验岁月,并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勉励后辈传承校训、继续怀揣对环境事业的热爱,接过守护生态环境的接力棒,在新时代做出属于新一代南开环境人的成绩,祝愿南开环境学科越来越好。

1998级本科、2002级研究生校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初到南开时的场景,感慨南开环境学科几多艰辛却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他指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环境学科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作为一名环境领域科研工作者,将和无数同仁一起,秉承爱国公能、创新奋斗的南开精神,完成好这一代人的使命,为南开环境学科的未来努力拼搏,祝愿南开环境学科继续蓬勃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吴俊然作为在校学生代表发言。他讲述了在环境学院的求学经历及收获。他说,南开环境学科教会我们既要有“显微镜”的严谨,也要有“望远镜”的视野。在求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院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科研精神、有国际视野”的南开环境人的初心,未来将与新一辈南开环境人一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延续南开环境学科的使命与荣光。

大会现场,刘丛强、张远航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原书记鞠美庭、原院长孙红文颁奖。

青丝热血献青春,白发赤诚铸公能。荣休教师致谢仪式中,冯银厂、祝凌燕为近年来荣休的部分教师代表陈天乙、付学起、胡国臣、朱琳颁发纪念奖牌。

三尺春晖育桃李,一生奉献寄南开。活动现场,朱坦以个人名义捐款100万元,用于支持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杨庆山为朱坦颁发“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发展终身成就奖”纪念奖牌。祝凌燕代表学院接受捐赠。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当熟悉的南开校歌旋律响起,在场嘉宾和师生校友全体起立,齐声高唱,共同祝愿南开环境启航新征程、铸就新辉煌!

当天下午,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第三届校友代表大会及南开环境优秀校友论坛在津南校区举行。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旨在为学科在方向布局、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形成系统而长远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的25位高校环境学院负责人及知名学者对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年以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建设性意见,为学科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第三届校友代表大会旨在汇聚校友力量、共谋未来发展。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环境学科校友会理事长张伦梁及众多校友代表出席。大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1995级校友刘全喜当选新一届会长。会议指出,校友是学院的宝贵财富,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期望校友会持续强化组织功能、拓展合作领域,为学院发展指引方向。

南开环境优秀校友论坛旨在汇聚校友智慧、凝聚育人合力,围绕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成长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会上,校友代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并与师生代表围绕学科前沿、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校友们勉励同学们将环境学科作为学科交叉的典范,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博采众长,努力在未来职业浪潮中把握先机、勇立潮头。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缘起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自197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环境会议后,南开大学在环保领域不断创新,1973年设立教研室,在国内率先开展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75年首创中国环境保护专业。1983年,首创我国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系,著名环境化学家戴树桂先生任首任系主任,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首个环境重大基金项目,其主编的《环境化学》本科教材,对我国环境本科教育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南开大学获得国家首批环境化学博士学位授权,并设立环境化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朱坦教授任院长。南开环境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01年获评我国高等学校首批四个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2024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