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开师生走进漳河上游管理局:探寻水利奥秘,感悟责任担当

时间:2025-07-15浏览:10

通讯员:廖章玖、肖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713日至15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走进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开展“漳河上游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主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验室研学、水文站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系统梳理漳河上游跨省(晋冀豫)流域协同治理的“中国方案”,为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开智慧”。

座谈交流 揭开流域治理面纱

国务院于 1993 年批复设立漳河上游管理局,对晋冀豫三省交界 108 公里漳河河段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师生们与管理局工作人员共同观看了漳河上游水事纠纷及依法治理实践的专题片,系统回顾了漳河上游治理历程,并进行交流座谈。

管理局不仅承担着维护水事秩序的职责,还肩负着水资源调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任务。在水资源统一调度方面,依据水利部下达的计划严格实施分水管控,保障沿线供水安全;在河道管理方面,开展常态化巡查执法,严厉打击河道采砂、违法取水等行为,守护流域水生态;在工程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完善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通过交流,师生们对管理局的工作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实验室探秘 感受科技治水力量

座谈结束后,师生们参观了管理局水文水环境中心的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连续流动分析仪等精密设备,可精准检测30余项水质指标,为漳河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

通过对水质中各类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分析,能够及时掌握河流污染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借助先进的水文监测数据,可优化水资源调配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师生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在水利和生态环境事业中的强大力量,它正推动着相关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能、高效模式转变。


水文站实践 体悟基层水利情怀

为更直观地感受水文水利工作,师生们奔赴山西省平顺县的浊漳河侯壁国家基本水文站和左权县的清漳河麻田国家基本水文站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两个水文站地处漳河上游,承担着重要的水事调度职能,其监测数据直接关系到晋冀豫三省的水资源分配。完成自动化改造后,实现了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12类要素的在线监测。

在侯壁水文站,工作人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 “生物预警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系统中鱼群的行为状态变化,能在 15 分钟内完成水质安全初步判断,并与理化检测形成互补验证,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并启动相应的响应措施。工作人员还介绍了流速仪、雨量计、水位计等日常水文监测器材以及河流水位、流速、温度等水文信息的自动化监测与信息上报系统。通过对水文站日常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大家深刻体会到水文水利工作者的艰辛。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们都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监测数据,为保障流域水安全默默奉献。“越是极端天气,越要坚守岗位,越要逆流而上”,侯壁水文站职工王悦红的这句话,让实践团成员深感触动,也对“水利为民”的内涵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实践启新思 青春担当向未来

通过此次实践,师生们不仅掌握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运作机制,更深刻认识到水利事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大家深刻体会到一条河流的管理需要兼顾工程、生态、社会等多重维度,而漳河上游的治理模式为跨区域水资源协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实践团队系统调研了漳河上游水源地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撰写了相关研究报告,为漳河上游及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南开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助力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