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学部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我校成功举行

时间:2023-06-20浏览:537

(通讯员:郭晓燕、欧阳少虎)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使高等学校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设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教育部科技委)。教育部科技委学部是教育部科技委开展战略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据悉,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启星教授曾入选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委员,也是现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

2023618日,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成功召开。贺克斌、王超、张远航和黄建平等院士,以及其他18位学部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调研员刘海波、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干部王帆受邀到会指导,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康相武处长线上参会。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科研部部长孙红文、我院院长祝凌燕和党委书记冯银厂受邀参会。会议由环境学部主任贺克斌院士主持。

陈雨露校长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南开大学向各位参会的学部委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南开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202315日,我校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汇聚碳中和生物与生态碳汇研究力量,成立了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该中心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目标,在提升生态碳汇基础理论与治理策略创新上获得了重大原创性突破,为环境学科集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勉励南开师生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当前,我校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攻坚“十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中,高起点建设新物质创制、认知学科、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科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南开“方案”,服务强国战略;高标准对接融入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打造校内外密切联通联动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推动产教研融合发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我校碳中和、物质创制、能源材料、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研究领域优势,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为切入点、以培育国家级高端领军人才为着力点、以承接国家重大项目为突破点,全力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南开力量。

 


康相武处长首先介绍了科技部“十四五”以来推动环境科技工作的有关部署,包括科技部编制发布了《“十四五”国家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22年印发了《科技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作为中央、国务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之一,同时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之后,他简要介绍了国家设立的五个重点专项,包括大气污染与地下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最后,他介绍了推动设立2030年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年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

刘海波一级调研员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包括生态环境体系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开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他还介绍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三个工作重点,包括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突破污染源控制,以精准的科学方针打造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作用。

环境学部主任贺克斌院士介绍了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2023年度工作计划,汇报了环境学部的相关工作情况,同时对学部如何开展组织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学部各位委员就科技委环境学部未来的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最后,黄建平院士做了题为“干旱气候变化与荒漠化治理”的特邀报告。他指出:干旱半干旱区占我国陆地面积52%,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他还针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对干旱环境演化与人类文明的兴衰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天津市自然资源学会承办。本届学部委员、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启星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组委会主席,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