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袁悦)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湟源县大华镇立足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探索出一条高原特色现代化发展路径。
作为西宁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大华镇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框架下,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了以绿色制造、水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次调研聚焦大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水库三大关键节点,系统考察其在高原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政策落地及综合效益,为生态脆弱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大华水库
大华镇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属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春旱、夏涝现象频发,农业生产长期受水资源短缺制约。境内河流(如湟水支流)季节性明显,枯水期无法满足灌溉和居民用水需求。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青海省水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湟源县将水库工程纳入重点民生项目,修建完善了大华镇水库。
实践队伍来到大华镇水库进行参观游览,了解大华镇水库的建筑全貌与民生福祉效果。
大华工业园区
在参观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大华工业园区时,实践队员了解到大华工业园区作为湟源县重点工业区,主要围绕“高原特色资源加工、绿色能源、新型材料”三大方向布局。具有资源本地化、受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附近基础设施完备、物流便利的特点。
典型产业包括: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牦牛乳制品、青稞深加工、牛羊肉冷链加工;清洁能源配套:光伏组件辅材、风电设备维护;新型建材:环保建材:保温材料;生物医药:中藏药提取。
湟源县污水处理厂
为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与充分协调工业园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园区以食品加工(如牦牛乳制品、青稞酒)企业为主所产生的废水,先于自建小型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接入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建材、光伏等低污染企业废水先经简单沉淀后,通过管道直接输往湟源县污水处理厂。
实践队员们后续参观了湟源县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实行改良型“A²/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针对特殊高原环境,采用了保温措施:生物池加盖保温层、管道电伴热系统防冻;污泥最终处置:建材利用(掺入水泥生产)、卫生填埋(需防渗处理);智能在线监测:COD、氨氮、总磷、流量等。
工业园区通过资源精深加工与清洁能源应用,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污水处理厂依托高原适应性技术,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湟水河”;水库工程则兼顾供水、防洪与生态平衡,彰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三者协同,共同构建了大华镇“生产—治理—涵养”的绿色发展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