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博文 屈楠)2025年7月2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乡村工作站实践队一行人走进大梨树文化培训基地,深入学习“干”字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奋斗力量,汲取前行动力。
大梨树村,曾经是一个“山是光溜溜的山,地是光秃秃的地”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却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干”字精神的引领。“干”字精神是大梨树村发展的灵魂,更是一面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的旗帜。实践队一行人在毛丰美曾经工作过的村委会观看纪录片《丰碑》,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及大梨树村的发展历程;参观村史展览馆,真切感受毛丰美的光辉生:步入万亩果园,重走创业路,追寻老书记的光辉足迹;到矗立9.9米“干”字碑的干字文化广场,感悟大梨树人的精神传承;进入现代观光农业体验区——七彩田园,感受科技农业的魅力;观赏故事影片《毛丰美》拍摄地——影视城,实地体会影片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徜徉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走进民族体验馆,深入百姓生活,了解村庄建设。
实践队成员一踏入大梨树文化培训基地,就被这里浓厚的奋斗氛围所感染。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大梨树村史馆。一件件充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一幅幅记录发展历程的珍贵照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大梨树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曾经,大梨树人以“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开山凿路、植树造林、发展产业。他们肩挑背扛,在荒山上种下了万亩果园;他们大胆创新,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大梨树人对“干”字精神的坚守与践行。
在“干”字广场,队员们仰视那座巍峨耸立的“干”字碑,心中满是崇敬与震撼。“干”字碑高9.9米,宽12.9米,寓意大梨树人长长久久、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决心。站在碑前,实践队成员们庄严宣誓,要将“干”字精神铭记于心,落实于行。随后,大家沿着当年大梨树人开山修路的足迹,重走“致富路”。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坡道,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了大梨树人创业的艰难。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梨树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学习过程中,实践队还邀请到了大梨树村的老党员、老村民,为大家讲述大梨树村发展背后的故事。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回忆起当年战天斗地的岁月,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奋斗的执着。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不时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干”字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激励着实践队成员们奋勇前行。
此次走进大梨树文化培训基地学习“干”字精神,对于南开大学大连乡村工作站暑期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干”字精神带回学校、融入生活、贯穿实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扬苦干的作风,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保持实干的态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巧干的智慧,创新思维、提升效率,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干”字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